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励物校青年学子自觉在学思想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强党性中擦亮青春底色,在重实践中展现青春风采,在建新功中放飞青春梦想。5月28日晚,校团委在学校至善楼多功能报告厅举办桂物思政大讲堂(第十一期),由商务与艺术系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教师黄子珊围绕“学好专业技能,夯实强国之基,做新时代好青年”进行主题授课,商务与艺术系200余名学生代表到课学习。
商务与艺术系教师黄子珊进行主题授课
点亮青春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黄子珊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习总书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感受习总书记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习总书记用七年的时间探索出的面对逆境的方法,为我辈青年成长成才树立了榜样。
激昂奋斗旋律
黄子珊老师为同学们深情讲述了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一支由300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历时一年五个月奋战,将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的故事。这个输水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成为了青年建设者奋斗青春的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 “青年洞”时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澎湃创新动力
黄子珊老师以曾到物校和同学们亲切交流过的广西首位大国工匠郑志明老师的故事为例,向同学们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郑志明从普通中专毕业生到二十大代表,从普通钳工到大国工匠的奋斗历程,也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应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光彩。
淬炼斗争精神
一张双目失明、没有手掌的军人行庄严军礼的照片震撼着在场同学们,照片中的军人就是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还有张开双臂将自己站成祖国界碑的边防团长祁发宝,为祖国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黄老师讲述了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用青春乃至生命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黄老师总结道,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中国青年应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
最后,黄老师嘱咐同学们,要苦练本领、增长技能、勇于创新、敢闯敢干,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用勤劳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来源:校团委
图文:校团委记者团 王心雨
编辑:杨建彬 陆培琪
审核:李存 程丹宁 李奕瑶